门诊患者路线。进入医院后在户外总索引里找到自己现在所在地,从而找到停车场、自行车1停放处、门诊入口等相关信息。进入门诊大厅首先看到的是综合索引,包括各楼层的信息、本层的平面分布等等。根据导向系统迅速找到挂号处,进入一次候诊区进行候诊,等待叫号后再进入二次候诊区候诊,最后根据各室名标识进入各诊疗室检查、治疗。
住院患者路线:在入院窗口办理入院手续,再按标识指引前往所在病房楼。到达所在搂层的护士站。从护士站处得到所需信息,最终进入病房。探视病人路线。急诊路线。
进行布点分析顺畅的标识体系从室外一直延续到室内,室内标识从功能上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⑴。索引标识⑵。导向标识⑶。室名标识⑷。警示说明标识结合对行动路线的分析、对各楼层空间的理解,使标识设计与各楼层的功能相一致,确定在什么位置设置什么样的标识。过多的标识或过少的标识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。
形式及色彩、材料的确定结合医院的企业文化、建筑、室内装饰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等,从这些因素出发确定标识的基本形状及色彩、材料。标识上色彩的数量要尽量使用与室内装饰相适应的色彩,保持统一性。材料要采用易清洁、能最大限度保持标识的使用时间的材质。
标识具体制作的工艺流程、高度设置一般标识的高度应以适合人的视线为标准,同时要考虑到残疾人及老年人的视线要求。垂吊式标识设置的高度应不挡住室内照明、不影响装饰吊顶为标准。同时要考虑标识的可识别性。
标识导向系统不仅仅是给患者使用,它要同时满足来院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,因此还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。通常,来院者大都被病痛所困扰,心情也会很烦躁,因此提供给患者的信息要简明易懂。标识所体现出的空间导向信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,是医院和患者间沟通的媒介。完善的标识导向系统更增添患者对医院的信任,对建立良好的口碑起到很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因来院者对医院的了解有限,为使标识更加简明易懂,我们进行了编码系统的设置:⑴。各接待处的组合号码用简单的数字表示,具有连贯性,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。